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
8月28日,有消费者质疑胖东来免费发放的一次性筷子没有标注生产日期,称已起诉胖东来,并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受理案件通知书。8月29日,新乡胖东来回复记者称,确有此事,会依法应诉,积极配合相关工作,后续也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以及法院的最终判决来处理。(据8月29日大象新闻报道)
胖东来免费发放的一次性筷子没有标注生产日期等信息,到底有没有问题,当然要等法院来判决。但是,这件事情引发舆论的强烈反应,已经超越了一双筷子的范畴。
当然,免费提供的筷子胖东来同样应该保障质量,但是该不该在一次性筷子上注明生产日期和厂家等,恐怕存在一定的争议。胖东来表示,筷子外包装箱已清晰标注相关标签信息,并具备厂家出具的质检报告,后续市场监管部门也介入调查,并未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。
就是说,哪怕消费者有疑问,但看到包装箱上的信息,或者有了市场监管部门的结论,这件事就不是事,那为何要起诉胖东来?甚至在起诉后还上网发出来?不少网友认为起诉者有“起号”的嫌疑,来碰瓷胖东来的名气获得流量。就是说,“起号”是真实目的,并非索要赔偿。不管最终结果是输是赢,反正流量起诉者是拿到了。
胖东来作为网红品牌,近年来一直风波缠身,是热搜上的常客。其中不乏一些账号为了获取流量,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贬低甚至污蔑胖东来,以实现商业变现。影响较大的,有“红内裤掉色”事件,还有博主炮轰胖东来珠宝暴利问题,最终胖东来依据事实,进行了强有力的维权。
所以,胖东来这一次因为筷子没有标签遭起诉,有网友认为是有人恶意打假或者为了起号。
一方面,律师表示,最好能在一次性筷子的包装上注明生产日期、厂家等相关信息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。另一方面,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此举属于过度维权,在赠品质量合格的情况下,有无标签并不会给消费者造成实质危害。
一些网友就担心,正因为博主的起诉,会导致胖东来不再提供免费一次性筷子,让消费者承担额外的成本,导致消费者的不便。就是说,过度维权导致的不仅是商家疲于应付,浪费公共资源,还会让其他消费者潜在权益受损。
起诉商家是每位消费者的权利,但维权应该基于基本事实,吹毛求疵,过度维权,或者动机不纯,都会导致一股社会焦虑情绪。
另据蓝鲸新闻报道,记者发现,发布该通知书的网友账号,已无法搜索到。这又是为什么呢?到底是账号自己处理的,还是平台?原因又是什么,就十分令人疑惑。
事实表明,如果有人为了“起号”或者博流量,这样的起诉既得不到舆论的支持,甚至还有可能招致批评。这也提醒,消费者“以小欺大”“我弱我有理”的行为,极容易翻车,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扰,会有不小的风险。
创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